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不少成语,常见于各种媒体。然而,往往用错。比如“阳春白雪”和“下里巴人”。
先说阳春白雪。《阳春》与《白雪》,原是战国时楚国的高雅歌曲名。查宋玉的《对楚王问》,写到这样一件事,说是有一次当时的楚襄王听到一些贬斥宋玉的议论,就问宋玉:先生的行为恐怕有失检点之处吧,否则为什么士人与百姓都不怎么说你的好话呢?面对楚王的问题,宋玉从容回答说:“是的,是有这种情况。不过,请允许我把话说完,客有歌于郢中者,其始曰《下里》《巴人》,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。其为《阳阿》《薤露》,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,其为《阳春》《白雪》,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。”
其实,这是宋玉即兴编的一个故事:有一个在郢都(楚国的都城)唱歌的人,开始唱《下里》《巴人》这些低级曲调时,跟着应和他唱的人有数千人;后来唱《阳阿》《薤露》这些中级曲调时,应和的人则有数百人了;最后他唱高级曲调《阳春》、《白雪》时,应和的人却只有数十人而已。宋玉得出的结论是:越是高级的东西,应和的人越少。从而说明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人才。
这里我们不去评价宋玉这个人,只想说明阳春白雪这个成语的来源及其含义。
再说下里巴人。从上文可以得知,这个成语也来自宋玉的《对楚王问》。不过,与阳春白雪相反,原指低级的曲调而已。
但是,宋玉之后,涉及到这两个成语时,其内涵与感情色彩,在不同的诗文中,往往很不相同。有的作品,如宋玉一样,褒阳春白雪,贬下里巴人,有的则正好相反;而更多的作品,对二者不褒不贬,只是用阳春白雪指高雅的东西(多指高雅的文学艺术),用下里巴人指通俗的东西而已。
最后,我想对当前运用这两个成语的情况,谈几点看法。
1.有些人,一味地强调受众多的作品就是好作品,他们甚至用票房价值来衡量作品的价值。有的人扬言说:别的他不管,只要读者、观众笑了,就是好作品。结果,什么脏得不能再脏的词、恶心得不能再恶心的话,也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。于是,他们便用下里巴人形容其作品受欢迎。
2.还有一些人走向另一个极端,他们强调所谓高雅,用多数人无法理解、无法弄懂的词语—比如用生僻的古语,或用只有他们懂(其实他们也未必不懂)的外语、时髦理念等,包着自己,吓唬别人;还美其名曰,这是“阳春白雪”。
我对上述两种看法与做法,均不敢苟同。
那么,我的看法是什么呢?
我想引用毛泽东的一段话,表达我的心意。毛泽东的《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一文中,有这样一段话:“现在是‘阳春白雪’和‘下里巴人’统一的问题,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。”
怎么统一呢?
一是无论什么作品,一定要适应对象,到什么山唱什么歌。比如,你的作品十分高雅,是经典古典名著,但面对的是中小学生,请问你不该有所选择吗?
二是不管你的作品高雅还是通俗,都必须有健康的内涵与受众容易接受的形式。我敢说:凡是无法深入浅出的作品,都不是真正的好作品。
三是“下里巴人”的作品要从“阳春白雪”的作品中汲取其深邃而丰富的内涵,而“阳春白雪”的作品也应从“下里巴人”的作品中学习其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。
我不希望现在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坚持自己的原貌,而希望其不断地有所创造,有所前进,变成新的阳春白雪与新的下里巴人。
呵呵,再添一个“蛇足”吧!那就是再强调一下:这两个成语原来均指的是曲调,现在均多用来比喻作品。可有人不懂其含义,居然误以为下里巴人是指低层老百姓。于是,谦虚地说:“我真的是个下里巴人,哪像你们有文化呢?”
抱歉!下里巴人这个成语,他真的用错了。
(来源:新阳光作文网/作者:李淑章)
责任编辑:文禾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